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0节(1 / 2)





  第二天。

  秦鹏泉有钱,自然不会让姚青青招生太辛苦。

  就在峰达工厂大门旁,他给姚青青搭了个棚子,底下一张大长桌,四把椅子,还给姚青青打下手的——小杨。

  他现在的雇员可不止一个小杨了。

  秦鹏泉没法陪她,工厂的事刚起步,昨天已经是抽空找姚青青了。

  “青姐,你看这样成吗?”小杨踩在凳子上问姚青青。

  少年对姚青青的称呼是从嫂子开始,历经姚姐,最后让姚青青纠正到青姐。

  此刻他在棚子上挂大字。

  姚青青没想到秦鹏泉会给搭棚子,为了引人注意,她只在一张长板贴了四张纸,写着“英语培训”四个大字,预备立在一旁。

  现在有棚子,直接往棚子上招呼。

  四面开放,她在棚子三面都粘了纸。

  好在她今天有带足够的纸。

  “好了,你下来吧。”姚青青觉得没问题。

  小杨轻巧跳下来。

  他脸嫩俊俏,精神向上,峰达工厂多女工,姚青青有理由怀疑秦鹏泉故意叫他过来,靠脸拉客。

  “英语培训?”围观的商贩嘀咕。

  工厂早上八点不到就开工了,姚青青他们赶到时外边没有人了,布局完招生场地,卖货的商贩也渐渐聚拢起来,一个个探头瞅姚青青他们的架势,好奇。

  “可以过来问问,我们是做夜校的,专门培训外语。”姚青青扫视四周,朝关注的人大声道。

  搞教育培训也是开门做生意,脸皮要厚,要主动。哪怕她目标群体不是这些商贩,但发展谁都说不准。

  最好的宣传是全民皆知,而不是只针对目标群体。

  小杨比她会,瞄准十分好奇、人也年轻的商贩,直接上前拉人了,“了解一下不吃亏,培养自己,优育孩子,赢在起跑线上。”

  这是姚青青给他准备的说辞。

  有一个人上来,稀稀拉拉就围了一群人,听他俩介绍。

  “我是水木大学外语系毕业的,去年在鹏城实习,喜欢特区欣欣向荣的氛围,今年毕业,就留在鹏城了。”姚青青甩出自己的光环。

  水木大学的名头足以让周围人眼睛提亮,关注她。

  “分配工作是让我去一所大学教英语,鹏城教育局也说明年建大学请我当老师,但我想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到英语,就拒绝他们,自己做专门的英语学校。”

  再说下去就是说书了,专门说她的书。

  围观群众们实在听得津津有味——眼前水木大学的大学生不去大学教书,那多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呀。

  姚青青准备切入她的英语培训。

  但是,蹩脚国语的汉子打断姚青青的开口,“不上学,不出国,学洋语干吗!”

  他挑着担子要走。

  姚青青微微一笑,“是的,现在我们不上学,不出国,学外语听起来用不上,还浪费精力,耽误时间。

  “但作为一门技能,尤其是语言,是学了最不吃亏的。

  “我们国家越来越多和外国人做生意,在我们鹏城是最明显的了,会外语的生意人势必比别人更占优势,他不用请翻译,可以直接和外国人交流,我们平常交流话传话还会错意,两种语言之间是不是错意可能性更大?

  “可能大家还觉得不和外国人做生意就好了,经营好眼下的活计,一家子就能美美满满了,但人不能只看眼下!

  “今年高考英语分数七十分,而语文数学也才各一百分,大家能懂吗?英语作为一门外语,将成为教育上的重点。

  “别人家的孩子英语好,考的大学就好,同样考上大学的,英语更好的更有几率出国留学,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。

  “父母懂英语,才能更早给孩子启蒙,给孩子搭建更高的平台,他的未来才会更宽广……”

  姚青青早就想好如何宣传,打动人心了,但真到现场发挥,说得没有层次和激情。

  面前的人群似乎没有太大触动,她不确定是不是目标人群的问题。

  工厂里的女工她更有把握。因为她们生活水平比常人高,这决定她们更有条件,也更倾向于学习,尝过外来经济甜头的她们会想要更进一步。

  她舔了舔唇,最后说:“……现在中央电视台也在教英语,不知道大家看没看。”

  并不是所有人都无动于衷的,“看了,你这是怎么教?我这样的人能学会吗?”说话的青年商贩就是上次姚青青打听的商贩。

  他太捧场了,姚青青转头直视他回答:“从最简单的字母教起,再到单词、句子,当然能学会,语言只是一门工具,我们能学会说国语,就能学会说英语。”

  “你这是在哪里教?多少钱?”又有人问了,说话人家里有儿子,他皮肤黢黑,面部沧桑。

  “在鹏城中学,我们是正规开设的培训学校,教育局和工商局签署同意的,你想了解更多可以拿这个回去看。”姚青青要去拿宣传单,小杨已经递上了。

  “不认字,回家让儿子看。”男人憨憨地笑,小心折好放身上。

  不认字也没关系,姚青青和小杨在这就是为了告知宣传的嘛。